◆保持文化的定力
《人民日报》海外版12月1日发表仲言的题为《保持文化的定力》的文章:在对外文化交往中,保持健康的文化心态和足够的文化定力格外重要。
保持文化的定力,需要心无旁骛地建设自己的民族文化。作为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,我们只有在继承优良传统、吸收人类文明精华的基础上,创造出富有时代特征、民族气魄的新文化,才是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、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良好形象的基础,才是我们积极参与世界文化交流,努力开拓国际文化市场,不断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保障。保持文化的定力,必须头脑清醒、心中有数,决不能削足适履,误入别人的文化樊篱,从而成为强势文化的附庸。保持文化的定力,必须努力争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。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去探索和奋斗,不断增强民族文化平等的自觉意识,不断在世界文化交往的舞台上生动展现自己美丽的舞姿,民族文化就会显示出无可替代的恒久魅力。
◆底线公平理论指导民生建设
《人民论坛》2009年第25期发表高和荣的题为《底线公平理论指导民生建设和谐发展》的文章:党的十七大明确界定了民生建设的基本项目、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。在具体实践中,可以选择底线公平理论指导民生建设。
民生建设的目的是增强民众的幸福感与满意度,促进社会公平正义,尤其需要加强解决民众的生存需求、发展需求、健康需求等方面的建设。底线之下的民生建设项目是政府不可回避的责任,底线之上则可以发挥市场机制的力量,努力实现政府、市场、社会与个人责任的结合,确保有限的民生建设资金发挥出最优效应。底线公平回答了民生建设所要体现的原则要求。它认为确保民众享有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民生建设成果,是政府应当承担的首要责任,也是政府必须坚守的责任底线。在各个民生建设项目中,政府要优先解决好民众的就业、教育、健康等方面的问题。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要调整现有的资源分配结构,实行财政、资源优先向困难群体倾斜的民生建设理念与政策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