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媒体报道,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日前透露,现有的一百多所师范院校“十三五”期间一律不更名,引发舆论关注。实际上,讨论师范院校改名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2000年前后。当时那一股改名潮其实还有别的动机——大学改名之后可以获得更多的经费,因此也会获得更好的生源,并且能提高学校的级别。在这三者的同时作用之下,原来大量的中等师范院校就逐渐被撤销或者升级了。 世纪之交的这股改名潮流,名义上源自教师培养理念的变化,但实际上更源于功利的推动。其结果如何呢?现在回过头来看,新入职的中小学教师基本教学素质不仅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,反而有越来越低的趋势,这是令人担忧的现实。可以说,当初指望通过改名变成综合性大学来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期望,并没有很好地实现。 由此,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个问题:通过改名是不是能真正地解决当下中小学教师的问题?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,要保证一个地区或者整个国家教师的水平,需要从整体上考虑,尤其是着重考虑以下几个因素:一是教师的地位和待遇,这是最关键的因素;二是教师的培养要有现实针对性;三是入职以后教师的管理和评价,要科学合理,体现出对教师的尊重。这三个关键因素需要在不同时间段共同起作用。 教师培养能否有成效不是孤立的。只有在教师地位和待遇得到保障的前提下,在教师的管理和评价科学合理并体现尊师重教指向的情况下,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来当教师,才会有更多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愿意进入师范院校学习。如此一来,师范院校也就能招到更好的生源,得到更高的声望和地位,改名的动机也就自然消失。 所以师范院校改不改名,表面上看是师范院校本身的事,但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的问题。提高对教师的尊重程度,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感到有尊严有成就感,能够按照自己的专业思维去从事教学,这些都是更关键性的因素。 如果师范院校改不改名还是要通过上级发一个指令或文件,那就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。而这一纸规定也反过来表明,社会还没有形成尊重和重视教师的共识。只有当社会各方对教师的尊重和重视形成了普遍共识,师范学校保留自己师范的名称成为一种自愿自觉,保留师范名称成为一种自豪的选择,师范院校才能长久地保留下来。而推动这种共识的形成,需要社会从上至下付出实质的行动和努力。 |
相关阅读: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